网上科普有关“《校园里的植物》解读”话题很是火热,小编也是针对《校园里的植物》解读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,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,希望能够帮助到您。
艳小明
1、 教材分析
《校园里的植物》内容设计上主要有2个目的。
1.运用前面几节课中学习的观察方法,再次走出教室,观察、记录和认识校园里的植物,这也是对单元学习的整体回顾。
2.进一步体会植物是有生命的,感受到校园植物的多样性,关心,爱护校园的植物。
2、 学情分析
解读了教材,我们再来分析分析学生,看看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:
1.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,可能对校园环境还不是很了解。因此,划定一个大致的范围,强调注意安全,特别重要。
2.除了少数孩子,大多数的孩子是不知道校园里植物的准确名称。需要老师提前准备,例如准备有拼音的植物名片等等。
3.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,小组合作才刚刚开始,一定要根据孩子在第4课参加小组活动表现进行提前预设和准备。
4.科学活动手册上记录里有9格,按照孩子的特点,他们会想把它都画完,这会影响孩子去仔细观察植物的特征,所以要提示学生找到几种就记录几种,重要的是仔细观察,不一定要把9个方格填满。
3、 教学目标
有了对教材和学情的基本认识,我们来关注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。
科学概念目标
1.在实地观察中,发现不同地点生长着不同的植物,她们有各自的特征和名称。
2.再一次感受植物是有生命的,植物生长在自然环境中。
科学探究
1.通过实地观察,认识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和特征。
2.在教师的指导下,能用图画来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。
3.在教师的指导下,能从对植物的观察中提出新发现和研讨遇到的新问题。
科学态度目标
1.学会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主动与他人合作,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,尊重他人。
2.产生认识植物的兴趣,养成珍爱生命、爱护植物的意识。
科学、技术、社会与环境目标
1.人类与植物共同生存在地球上,两者相互作用、相互影响。
2.植物可以美化人类的生活环境。
请注意,用**标注的这些动词,是每个目标孩子要达到的程度,请对应去达成。特别提示,我对这个目标进行了进一步阐述,由原来的改为“提出新发现和研讨遇到的新问题。”
4、 教学重难点
依据教学目标,提出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:?
教学重点:运用本单元的观察方法,带领学生对校园里的植物进行实地观察记录。
教学难点:交流观察新发现和研讨遇到的新问题。
请老师们一定围绕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进行授课。
5、? 教学准备
要上好室外观察课,课前的准备非常重要,我把它专门提出来,请您注意。
教师准备:
1.课前进行场地选择,有多种多样的植物(最好是灌木丛,适合学生的观察高度,降低画画要求);
2.学生的观察能在教师视野之内;
3.教师提前认识植物名称,并制作带有拼音的植物名片。
4.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活动的课件
学生准备:学生活动手册、铅笔
6、 教学过程
1. 主要环节
接下来,向您介绍本课主要环节的指导方法。
本课主要环节一共有3个,分别是(1)活动前指导:集体观察、记录;大约用时7分钟(2)活动中:分组观察、记录;大约用时23分钟(3)活动后:组织全班研讨,关注激励评价。大约用时10分钟。
2. 教学建议
第一个环节,活动前指导:集体观察、记录
本环节的指导方法是:学生上台示范,其余学生纠错或补充
首先,用PPT呈现一张大的银杏树图(成都的常见树,我们学校里也有),老师直接介绍银杏树的树干、树枝,树叶,还有埋在土壤里的根。请一位孩子上台示范怎么观察这棵大树?其他小朋友,可以纠错或上台示范补充。这里的目的是复习整体观察方法:先远远地站着观察,然后把高度和形状画下来,再走近观察树干和树叶。
强调两个追问:第一个:怎么把这棵树的这些部分画下来呢?
第二个追问:怎么观察树干和树叶?
这个部分的设计目的:运用前面几节课中学习的观察方法,为学生走出教室,观察、记录和认识校园里的植物做好准备。
接着:告诉学生,接下来我们一起去观察校园里的植物。用课件展示外出提示:1.在老师指定的区域内观察植物;2.注意安全。3.不伤害植物;4.携带科学记录单和铅笔. 5.选定一棵植物,把它画在活动手册上。一年级孩子小,建议老师带着孩子把要求认真读2遍。
第二个环节:活动中的分组观察、记录
这个环节的指导方法是:教师通过关键问题来引导观察和记录
教师巡视的要点:1.安全保障 2. 纪律约束 3. 进程调控
先组织教学:
1.学生排队外出,统一带到老师指定的活动区域。
2.四人小组观察,每个小组跟随组长一起行动,观察完一种植物再观察另一种植物。(为了节约时间,老师需要课前和小组长进行沟通,激励他带领好其他小朋友)
3.约定集合时间和集合地点。老师控制观察时间20分钟。
关键问题指导:
1.如果小组观察完一棵树,可以再观察其他植物,也用画图的方法记录。
2.可以把植物拼音名称记录下来。
3巡视指导学生说说有什么其他发现,鼓励学生提出新问题。(引导:比如看到叶子会掉,黄了;树上有果子;有些花枯萎了;树叶被虫子咬了;树的茎有的硬有的软;仙人掌的肉是不是叶子,刺有什么作用?是不是所有的植物都有根?等等)
(三)活动后:组织全班研讨,关注激励评价
1.控制好时间,到点及时整队集合,进入第三个环节。
2. 指导方法:展示交流、可实物与图样结合
3.汇报顺序:
A小组代表上台汇报,实物投影下请学生描述画下来的植物特征,说说在哪里发现的。
B 其他同学对同一种植物的观察发现进行补充。
C说说有什么其他发现,鼓励学生提出新问题,尝试让学生相互解答。
4.汇报中针对学生语言表达不足时,适时追问和引导的问题:
A这棵植物长在校园的什么地方?
B这棵植物长了些什么?
C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个部分,能具体描述一下吗?(让学生将自己捡的样本进行展示交流:比如叶子)
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适时,将关键内容记入班级记录表中。
5.汇报中的新发现、新问题:鼓励其他学生对这些疑问展开交流
1.是不是所有的植物都有根?
2.小草很软,是不是没有茎?
3.植物生长都需要土壤吗?
4.植物开的花有什么用?
5.这棵植物开花了,以后会怎样变化呢?
再次拿出本单元起始课学习制作的班级记录表,通过本单元的学习,学习前的哪些疑问已经解决,将不能解决的问题继续补充到记录表中,并挂在教室里。
7、 划重点
1. 外出观察前,先借助对一棵植物的观察,复习前面学到的观察方法。
2. 教师需要提前准备有拼音的植物名片,并划定区域,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。
3. 重视实地观察,指导学生仔细、实事求是地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特征。
4. 教师巡视指导时以及交流汇报中,都要用追问学生有什么新发现,鼓励学生提问题。
5. 课后注意对照教学目标反思教学行为,让教学目标逐一得到落实。
这就是本课的解读,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!
教学过程:
一、创境激趣
1、用“花生”吸引学生。
老师出示带壳花生,因为大多数学生都喜欢吃花生,能吸引学生注意力。除了我们喜欢吃,连小松鼠也喜欢吃,引出故事《小松鼠找花生》。
2、埋下悬念。
引出故事名称后,说:“小松鼠发现了一块地里种了很多花生,就打定主意,今年冬天要靠花生过冬。可是他的愿望却没有实现,这是为什么呢?”教师以神秘的语气调动学生情绪,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。
二、指导朗读
1、分清角色:出示插图一,指导学生观察,指出哪个是小松鼠,哪个是小鼹鼠。老师做简单介绍。
2、看图感受故事环境。
(1)训练说话。
观察图中大树旁边有些什么,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,再看看书上用了哪些漂亮的词句来形容。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。
(2)注意长句的断读。
“一朵朵/金**的小花,在阳光下/格外鲜艳。”老师范读后,让学生单独读好这一句,读出自然停顿。
(3)在读中感悟词语。
看图,注意花的颜色,丰富学生口头词汇。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盆鲜花放在窗台的阳光下,体会“格外”一词的意思。
3、分角色朗读第二自然段。
注意这段疑问句“这是什么花呀?”要读出疑问的语气,“呀”要读轻声。
感叹句“花生可好吃啦!”要读出高兴的语气。
小松鼠心里想的话,要读得轻些。
通过小组分角色读、全班分角色读,最后指名戴上相应的头饰进行表演读。
4、学生自由朗读第三、四、五自然段,并提出:小松鼠为什么会感到奇怪?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。讨论:花生真的被摘走了吗?
5、指导朗读。
(1)“小松鼠/每天都到/地里去,看看/结花生了/没有。这句注意自然停顿,“看看”中后一音为轻音,透出急迫的心情。
(2)他等啊,等啊,等到/花都落光了,也没看见/一个花生。这句前一个“等啊”语调稍高,后一个则降低下来,“等到”又升高,形成“扬—抑—扬”的变化,语速较慢,给人一种“时间长久”的感觉;表现渴望的心情。
指导朗读时,教师加上表情,学生通过教师的范读进行模仿,让学生表演读,可自加动作和表情。
(2)是谁/把花生/摘走了呢?这句注意自然停顿,语调低,声音轻,读出疑惑的语气,句末挑高,注意理解“自言自语”。
三、学生交流。
1、“我”能读准。
出示本课文的生字和词语,让学生比赛朗读,看谁读的最棒。指名读、小组读、齐读、以多种形式的朗读促使学生熟读,增强学生对词语的识记。
2、“我”能读好。
本课一共有5个自然段,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,首先以小组为单位,把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熟。这时学生兴致盎然,有的选择小松鼠和鼹鼠的对话段落;有的选择描写大树旁边的景物的第一自然段,有的学生边读边加上动作和表情。最后指名读,读到小松鼠和鼹鼠对话段落时戴上头饰。
3、“我”知道。
对于课文最后提出的问题“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?”,学生们有着不同的答案。有的认为“花生被大灰狼偷走了!”;有的认为“花生出了花以后没有结果。”;有的认为“是鼹鼠骗了小松鼠,秋天花生不会结果的!”;有的认为“花生没有不见,藏在地里了,快去挖!”……学生们各自运用自己的想象力,想出了很多答案。最后老师出示一幅花生生长图,说明花生的生长过程,让学生知道花生在地下结果,激发观察植物的兴趣。
教学体会:
1、创设情景能带起课堂气氛和学习兴趣。
这节课从实物“花生”入手,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,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,一节课特别是一些较长的阅读课文,开好头是很重要的,例如本节课的重点是朗读课文,如果一开始就指导学生怎样读,可能会唤不起学生对花生那种喜欢,感受不了“小松鼠”找花生的心情,直接影响到朗读质量。
2、注重朗读时感情培养。
这节课出现很多优美的句子和词语,教师的范读影响到学生的朗读。本节课在一些感叹句和疑问句,要注意朗读时的语气、表情、动作。例如:疑问句“这是什么花呀?”;感叹句“花生可好吃啦!”;“是谁/把花生/摘走了呢?”;“他等啊,等啊,等到/花都落光了,也没看见/一个花生”,让学生感受到疑惑、高兴、急切、渴望的感情,也能为以后学生的写作能力打下基础。
3、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。
这节课在这本书中的较后的内容,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大半个学期的学习,老师可以尝试让学习自主学习,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学习、互相交流,能增加学生学习兴趣,更能起劲。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,能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好,能避免学生因为读整篇课文而感到累。课堂不再是老师讲、学生听,而是通过教师的带动,学生形成主动学习,充满活力生机,让人感受到课堂上挥洒智慧的乐趣,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。
关于“《校园里的植物》解读”这个话题的介绍,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,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!
本文来自作者[平安]投稿,不代表子优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vip0552.cn/zlan/202412-8449.html
评论列表(4条)
我是子优号的签约作者“平安”!
希望本篇文章《《校园里的植物》解读》能对你有所帮助!
本站[子优号]内容主要涵盖:生活百科,小常识,生活小窍门,知识分享
本文概览:网上科普有关“《校园里的植物》解读”话题很是火热,小编也是针对《校园里的植物》解读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,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,希望能够帮助到您。艳小明...